唐斯新戰(zhàn)術(shù):布倫森缺席,尼克斯調(diào)整進攻策略
舊金山——卡爾-安東尼-唐斯,這位紐約尼克斯隊的中鋒,深知如何在籃球場上尋找并抓住機會。每當他搶下防守籃板,他的目光就會迅速掃向球場另一端,尋找著快攻的機會。他的遠距離傳球,被球迷們親切地稱為“凱文-樂福式傳球”,以此致敬那位NBA歷史上最出色的長傳手之一。
樂福式的傳球,往往能夠精準地將球傳至隊友頭頂,幫助其輕松上籃。然而,并非每次都能如愿完成這種精準的長傳。此時,唐斯會迅速尋找后衛(wèi)進行接應(yīng),其中最常接到球的是杰倫-布倫森。布倫森在尼克斯隊中扮演著“指揮家”的角色,他的組織和調(diào)度使得整個隊伍的進攻流暢無比。
然而,近期布倫森因腳踝扭傷歸期未定,他的缺席對尼克斯隊的進攻造成了不小的影響。在布倫森缺席的四場比賽中,尼克斯隊的戰(zhàn)績是兩勝兩負。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,失去了這位“指揮家”,球隊的節(jié)奏變得紊亂。
唐斯,作為尼克斯隊的另一位全明星球員,現(xiàn)在正身處這場混亂之中。他不僅要承擔更多的責任,還要尋找不同的方式來為球隊爭取分數(shù)。其中一種方式是搶斷后迅速反擊,另一種是約什-哈特在搶下防守籃板后加速推進。而唐斯,他可以效仿樂福,快速傳球給能迅速推進的隊友,制造輕松得分或錯位的機會。
當這些策略奏效時,比如上周戰(zhàn)勝薩克拉門托國王隊的比賽中,尼克斯隊的快攻得到了26分,整個進攻顯得流暢無比。這也讓尼克斯隊在半場進攻中的缺陷不再那么突出。唐斯深知每個隊友的位置,他總是能在轉(zhuǎn)身的瞬間判斷出最佳的傳球或進攻路線。
布倫森的缺席意味著尼克斯隊比賽風格的轉(zhuǎn)變。據(jù)Second Spectrum統(tǒng)計,本賽季在布倫森沒有受傷前,他與特雷-楊是執(zhí)行擋拆戰(zhàn)術(shù)最多的球員。而在他缺陣的四場比賽中,尼克斯隊對擋拆的依賴有所減少。尼克斯隊進入禁區(qū)的頻率降低,三分出手也不足。比如在與金州勇士隊的比賽中,尼克斯隊的三分球出手24次僅命中9個。
唐斯是尼克斯隊的重要得分點,但也是突破的關(guān)鍵。他在比賽中不斷沖擊籃筐,但一旦他決定沖擊籃筐,球就往往不會再傳出來。本賽季,唐斯的突破傳球率在NBA球員中排名墊底。這也就意味著,當其他球員在作為主攻手時并不如布倫森那般自如。
OG-阿努諾比、米卡爾-布里奇斯、麥克布萊德等球員在尼克斯隊的進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然而在布倫森缺席后,他們需要更多地承擔起組織和進攻的責任。哈特則更多地扮演著串聯(lián)者的角色,而非主控手。
在沒有布倫森的情況下,唐斯的打法也有所變化。他不再頻繁設(shè)置掩護,而是更多地在低位接球。盡管他的背身單打并不傳統(tǒng),但有時遠離籃筐反而能給他帶來優(yōu)勢。因為遠離禁區(qū)時防守者無法進行過于激烈的身體對抗,這是唐斯的另一強項。
然而在比賽的關(guān)鍵時刻,尼克斯隊往往因為未能對防守者施加足夠的壓力而錯失得分機會。當比賽節(jié)奏放緩時,后衛(wèi)們往往難以突入籃下。唐斯和其他掩護者也不經(jīng)常進行順下,這使得尼克斯隊的進攻變得困難。
防守是尼克斯隊的生命線。麥克布萊德、布里奇斯、阿努諾比和哈特等球員都能在防守端做出貢獻。他們能夠制造搶斷并由此發(fā)動快攻,這是他們尋找輕松得分機會的最佳途徑。
總的來說,尼克斯隊在布倫森缺席后需要進行更多的調(diào)整和適應(yīng)。唐斯和其他球員需要更好地找到自己的節(jié)奏和位置才能在沒有布倫森的情況下取得勝利。盡管面臨挑戰(zhàn)但尼克斯隊仍在努力尋找新的方式來為球隊爭取分數(shù)。
相關(guān)標簽
